华夏律历文化解读
(资料图片)
夏至逢三庚入伏
胡树青(古文化学者)
自从过了夏至,关于入伏的话题多起来了:
“入上伏,短一锄;冬至到腊八儿,长了一擦床儿。”
“热在中伏,冷在三九。”
“淋伏头,晒伏尾。”
“伏天三场雨,夏衣高搁起。”
“三伏加一九,三九加一伏。”
“头伏萝卜二伏芥(jài),三伏里头种白菜(cài)。”
“夏至逢三庚。”
肯定还会漏掉许多——这些谚语有的明白如话,意思很清楚;有的却比较难懂,今天不揣冒昧,给大家一一解读:
“入上伏,短一锄;冬至到腊八儿,长了一擦床儿。”前半句是说,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过了夏至白昼就渐渐变短,等到入上了伏,白昼变短已经让人觉察到了,形象地给个比喻,已经缩短“一锄”了。“一锄”是多长?看看后半句就会有所领悟。
后半句——“冬至到腊八儿,长了一擦床儿”,是说,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过了冬至这天,白昼渐渐变长;等到“腊八儿”(十二月初八,也即腊八节)这天,白昼变长已经显而易见了,形象给个比喻,已经长了一“擦床儿”。
所谓“擦床儿”,那是古代家家户户都有的厨房里用的制作萝卜糁儿的工具。在偃师方言里“擦床儿”与“腊八儿”的韵母是一样的,只是这读音只能在视频中表达,现有的文字符号对此则黔驴技穷。“擦床儿”的长度约一尺,宽约二寸。按历法理论而言,夏至到入伏,冬至到腊八,大体都是过了二十多天,所以“长一擦床儿”与“短一锄”的比喻长度是已知的。那么时间长度怎么会用尺寸度量呢?这是通感的修辞方法人们是可以心领神会的。
“热在中伏,冷在三九”,这话好理解,是说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不在夏至日,夏至日光照时间最长,得到的热能量最多;可是因为地面吸热作用,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要滞后夏至日约一个月。大约夏至日以后20多天进入初伏(也即一伏),再过10天,进入中伏,所以中伏最热,中伏有些年为10天,有些年为20天,立秋后还有一伏,还有几天“腌臜(āza)热”。
“冷在三九”与“热在中伏”原理相同,热冷相反。冬至当天“交九”(进入一九),天气渐冷,到了三九天气温最低。有谚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桥(河面结冰)走!”说的就是这。
当然“热在中伏,冷在三九”是基本规律,冷与热还跟风雨阴晴大气环流有关,甚至厄尔尼诺也在幕后插手,“伏天三场雨,夏衣高搁起”说的就是这。伏里天如果下两三场较大的雨,那么天就热不起来了。不但热不起来,甚至还会觉得阴凉,所以,准备好的“夏衣”就束之高阁了!
“淋伏头,晒伏尾。”在偃师,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入夏期间比较干旱,却在入伏前夕淋淋下了小雨——也即“淋伏头”,那么,到了伏尽之日很可能发生旱情,也即“晒伏尾”。据老年人讲,这是挺准的。
“三伏加一九,三九加一伏”是从另一角度讲“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物极必反”这一道理的。是说三伏天会出现几天相对凉爽的天气;三九天会出现几天相对暖和天气。
“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这是农民适时种植蔬菜的口诀,以为,一伏里头该中萝卜了;二伏里该种芥(方言音jài,跟“白菜”的“菜(cài)”押韵。
“夏至逢三庚”比较难理解,说的是“历法”(制定黄历的法则)口诀。意思是,从夏至这天算起,逢见3个“庚”,就进入了初伏(一伏)。怎么叫逢见3个“庚”字?古代纪年、月、日、时辰,都用“干支(天干、地支)”法标记;所谓“天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共10个;地支为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搭配,形成了纪日序数: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庚申、辛酉、壬戌、癸亥,60日一回环。伏以10天为单位。这样,要逢见3个“庚”字,就会有不同结果。
举例,某年的夏至这一天就占了“庚”字,那么第二个“庚”字在夏至的第11天,第三个“庚”字在夏至的第21天,夏至第21天就是入伏(一伏)的日子,这个例子是夏至到入伏天数最少的一种。
如果夏至这一天占的是“辛”字,“庚”字刚刚在前一天,那么第一个“庚”字在夏至的第10天,第二个“庚”字在夏至的第20天第三个“庚”字在夏至的第30天,夏至第30天就是入伏(一伏)的日子,这个例子是夏至到入伏天数最少的一种。
其他的都在两者之间。
所以说,交九的日子好掌握,冬至当天就是交一九,过9天交二九,逢九进一;
入伏不好掌握,需要查“历头”(古代“老灶爷”画像上部有这类信息,特称“历头”)或历书。
还有一个问题,同是讲寒暑变化,为何冷天叫“交九”,暑天叫“入伏”?为啥入伏以10天为单位,交九以9天为单位?这是古代“数学(阴阳术数之学)的理论。古人以阴阳交替盛衰阐述一年四季的变化,以为一年之中的寒暑变化是阴阳交替互动导致的。其中《太极图》最能显示其动态关系。
看《太极图》,冬至既是一年的起始点,也是一年的终点。图中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冬至一阳生”,从冬至日开始,阳气从无到有,渐渐增长,到夏至日,阳气达到了极值;“夏至当日回”,过了夏至,阴气从无到有,渐渐增长,阳气渐渐衰弱,到了冬至日阴气达到了极值。
阳气的生长,其数用九,故冬至“交九”,以9 为计算单位;夏至逢三庚入伏,可以理解为阳气下伏,更可以理解为阴气生长,其数用十,故伏天以10为计算单位。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