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全球观热点:日式“断舍离”不适合中国式家庭?三点帮你解迷津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5-27 00:45:44


(资料图)

日本导演竹内亮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记录了“断舍离”在中国式家庭推行中遇到强悍的阻力。很多看过这个纪录片的网友们都感同身受。有网友无奈的表示,在家里想扔东西,那得很把老妈扔出去。还有网友表示:我家又不是没地方放,为啥要断舍离?所以就有人觉得断舍离不适合中国式家庭。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之所以有这个误解,只不过大多数人认为断舍离就是单纯的扔东西。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断舍离》是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写的一本书,这不只是一本教大家整理杂物的书,还是一本关于“出”的美学的书。传递给大家一种通过整理外物从而达到认识自我,让身心轻松的,从而使人生发生美好改变的目的。

断舍离和市面上教大家的“整理术”和“收纳术”有什么不同呢?各种收纳和整理术只是教会大家把物品有条不紊,见针插缝的填充满自己生活的空间。整理式思维会让人依然在过多的物品堆积中喘不过气了。而断舍离是倡导在处理杂物、抛掉废物的过程中,让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那么断舍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断舍离是受到一种瑜伽修行哲学的启发而形成的思维方式,这种修行哲学是“断行·舍行·离行”。它以给我们的居所和心灵整理的形式,提倡将瑜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为身边的杂物“减肥”,从而获得轻盈的人生。

践行断舍离的精髓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断舍离让生活生产“流动感”断舍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新陈代谢”。正常的新陈代谢可以让人的身体要处于健康的状态。同理,居住空间处于代谢(交换)的状态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不断地进行物品的迭代更新,能让居所充满流动感和活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整理物品时,要从“物质轴”思维转向“空间轴”思维。即对物品进行取舍的时候,要看自己是否需要,同时确保空间的美感,而不是这个东西还能不能用。第二、断舍离让人摆脱过剩执念,获得轻盈心灵在物质上做减法,其实是抛弃自己的执念。在扔东西的过程,会提高自己的选择力、决断的精度和行动速度。有句话叫“物似主人形”,其实自己用的东西是基于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和审美观而出现的,所使用的物品是自己潜意识的一个投射。在整理这些物品的时候,也在整理自己的思维。比如有些人一直用次品,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体现,潜意识认为自己不值得更好的。而注重生活品质的人,家里的每一个物件都要精挑细选。当处理掉不需要的物品,只关注与生活高度关联的物品时,思维和观念也会更清晰。很多人在不断践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慢慢地敢于正视现实,改变了犹犹豫豫、遇事想逃避的毛病,从而开启了新的人生。从这个维度来看,断舍离是我们人生新陈代谢的催化剂。第三、断舍离让人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如何放手,从而坦然接受和珍惜当下人们只有从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才能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的想法。其实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大自然借来的或者是通过加工得到的。,尽情的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身边的人和事也是如此。要进行断舍离说起来容易,但是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实践起来是很困难的。怎样可以保证顺利地践行断舍离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锁定时间,聚焦场所,每天为自己设定目标。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都可以通过断舍离来淬炼自己的心智,在看得见的物质世界中注入强而有力的行动,从而遇到内心更好的自己。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