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湘军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湘军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拼音]:Xiangjun
晚清曾国藩创建的一支军队。1852年12月(咸丰二年十一月),太平军从湖南北出,攻克汉阳。曾国藩以礼部右侍郎丁忧在籍(湖南湘乡)守制,咸丰帝命他帮同该省巡抚办理团练。他复奏咸丰帝称,团练无济于事,正规军绿营已不堪作战,主张另建新军。于是,他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称为“湘勇”,又称“湘军”。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其营制主要采用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的“束伍”成法。陆军每营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四员在外),十人为队,队有什长;八队为哨,哨有哨长,统以哨官;四哨为营,辖以营官;余为亲兵,直辖于营官。各队以抬枪、刀矛、小枪等长短兵器配合作战。水师每营五百人(营官一员、哨官三十员在外),有长龙八艘,每艘二十四人;舢板二十二只,各十四人。每船为一哨,设哨官;哨官之上,辖以营官。船只各有火炮,但仍配小枪刀矛,以备近战。湘军营以上设统领,统领辖数营至数十营不等。其后又在统领下增设分统,以便于指挥。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
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时,计有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另有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余人。初战在靖港败于太平军,继在湘潭、岳州(今岳阳)获胜。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攻占九江,其精锐李续宾部即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六千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
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其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湘军建立前,清朝常备军为绿营。绿营兵为土著世业,将由铨选调补,军饷由户部拨给,兵权握于兵部,归于中央。湘军既兴,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其制正与绿营相反,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当湘军在实际上取代绿营时,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便代替了国家经制的世兵制度,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实始自湘军的“兵为将有”。
始于湘军的“兵为将有”对晚清政局也产生重大影响。湘军重要将领江忠源、胡林翼、左宗棠、杨载福(岳斌)、彭玉麟、刘长佑、李续宜、曾国荃、刘蓉、刘坤一、蒋益沣、刘擇昭、刘锦棠以及后来成为淮军首领的李鸿章等,皆官至总督、巡抚等大员。根据清代定制,总督、巡抚委以行省大权,其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按劾、司法。但两司听命于六部,例可专折奏事,其事权独立,惟部臣始有管辖的权力,督、抚对两司只是居于监督地位。故六部可以控制督、抚,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但清代这种格局到湘军将帅担任督、抚后,就发生了改变。手中有兵有将的督抚把两司降为属官,不听部臣指令,朝廷也不得不予迁就,因而在晚清形成督、抚事权过重的局面。
湘军士兵本是湘乡一带朴实的农民,当初受曾国藩欺骗性宣传加入营伍。湘军发展后,将领升官发财,多数士兵仍处境恶劣悲惨,于是有人加入反清的“哥老会”。攻陷天京后,这些士兵被解散回乡,就在湘乡起义反清。此后常在湖南起义,并从湖南迅速向长江流域发展。辛亥革命中,曾给同盟会以大力支持。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极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9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